不純粋非理性偽批判

決して純粋ではなく、理性も呼べない偽批判です。中国語しかないでごめんなさい。

讀書筆記 己亥年六月

      因爲接下來一周要去旅游,估計我不會有閑心寫讀書筆記(也許會寫游記?——我不知道,我太懶了。),所以先整理這個月的讀書筆記。剛放暑假,便迫不及待開始讀書了,雖然確實在圖書館的工作讓我筋疲力竭,但我對我的進度還是相對滿意的。雖然想要完成我於本月十一*1立下的計劃,確實是太過困難了。而且我有了新的想法:一是鄧曉芒的哲學史還是有些無聊,我可能更喜歡羅素的風格;二是我可以聽bilibili上的哲學史課程;三是我想要讀更多文學,薩特、加繆、陀思妥耶夫斯基……。可是這些想法恐怕祇是讓我的To-do list越來越長罷了。

      買了一本呂思勉《先秦史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繁體橫排,相當不錯。我已經很難想象讀簡體的文言文是何感受了。另,在香港買了一本《少女終末旅行》。

      上月廿五的問題似可有一個回答:幾何圖形祇是存在之形式,非存在也。(然此解又有把實在混入之風險:罷了,慢慢睇罷。)

      「自然就是物的存在,這是就存在這一詞的意思是按普遍法則所規定的東西來說的。」——《任何一種能夠作爲科學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》龐景仁譯,第十四節
      他把Dasein同Existenz都譯作「存在/實在」。此法則欲訂出,即欲把諸規定同物之存在相連結(如何?)僅凴理智是做不到的:需後天之經驗。但此連結之可能性或說條件是理智之能力。后一段不明白了,我需要對較其他譯本了。*2

      「而在前面説過的意義上,它指的僅僅是一般物的存在的各種規定的合乎法則性。因此,從質料方面來説,自然就是經驗之一切對象的總和。」——第十六節

      《尋羊冒險記》(林譯)「星期三下午的郊游」P5中有一句「那個時代大家都想借書給別人……」,下文又話係六十年代。那是怎樣的年代?

初二

      《尋羊冒險記》中新女朋友的雙耳必是生殖器官的隱喻,即如死去的鯨魚陰莖。因此男主才在見到死去的耳朵圖片時覺其既是又不是美好或討厭的。但切斷性器官同靈魂之聯係又是指甚麽呢?

小暑

      「這樣生澀的東西,倘是別人的,我恐怕不免要勸他『割愛』,但自己卻總還想將這存留下來,而且也並不『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』,愈老就愈進步。」——魯迅《墳》題記(全集卷一P3)

追躡(zeoi1nip6),一、追蹤追尋。二、追隨仿效。

煔灼(sim2coek3),猶閃爍。煔音閃,《説文》火行也。漢典稱讀作qián,非。

官品,生物。官品,有器官之物。嚴復《天演論·能實》按語:「晚近生學家,謂有生者如人禽蟲魚草木之屬,爲有官之物,是名官品。而金石水土無官,曰非官品。」

由昉(jau4fong2),發端。昉,曙光初現。

(zik6),細黃黏土;土地。

釽驗(pik1jin6),解剖。釽,劈。

(lak6),水石之理也。

初六


一、《説文》引也。也作「援」。
二、爲,曰,稱爲。《尚書·洪範》:「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爰稼穡。」(王肅注:「種之曰稼,斂之曰穡(sik1)」)
三、變更,更換。《尚書·盤庚上》:「我王來,既爰宅于茲;重我民,無盡劉。」
四、代詞。那裏;哪裏。
五、介詞。於。《尚書·盤庚下》:「乃正厥位,綏爰有眾。」
六、介詞。與。《尚書·顧命》:「太保命仲桓、南宮毛,俾爰齊侯呂伋,以二干戈、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。」(釗,見。)
七、連詞。於是。
八、助詞。
九、姓。

内籀,歸納。外籀,演繹。

𣪠,古繫字。又與毄同,攻也。

跼蹐,一、跼蹙不安皃。《後漢書·秦彭傳》:「於是姦吏跼蹐,無所容詐」二、小心戒懼皃。

初九

      「柱式表現的是重力的客觀存在,而線性元素則超越了重力,抽象地表現出了假想的重力。或者説,柱式肯定了石材的物質性,而線性元素否定了石材的物質性。
      「比較一下兩者的理念,可以看出古希臘建築的目的,是用柱式創造理性的、和諧的美;而哥特式建築的目的,是用柱式創造神秘的抽象的空間。」——佐藤達生《圖説西方建築史》計麗屏譯

      「此刻正在下雪,如他人腦漿的雪,並如他人腦漿一樣越積越厚(文字游戲)。」——《尋羊冒險記》林少華譯,「鼠的第一封信及下文」P88
      此「文字游戲」在何處呢?原文是髄脳(ずいのう)嗎?

      「不過,寫信寫得好也就沒了寫信的必要,因爲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文脈中活下去,……」——同上

初十

      《尋羊冒險記》此書有趣之處實在太多了,想一一記述絕無可能。大抵村上寫起來也興致勃勃,否則不至於叫我在圖書館笑得呲牙咧嘴。上回有此感覺還是《圍城》。

      P159(「周日午後的郊游」):「世上就是存在如此類型的錢款——拿在手上來氣,花的時候晦氣,花光的時候生自己的氣。」
      可見林少華也譯得飄飄然:沈浸在文脈中忘卻了翻譯家之使命。——不,或許原文便這般俏皮罷。

十一

      P235「人們的主食仍是玉米飯,但有時候摻了白米。」怎麽可能!是糙米罷!

      明日起圖書館便要按照暑假時間開放了。環顧四圍,要讀的書太多了。《劍橋中國史》卷一讀得還順暢,今餘十五章,欲讀完需周畢三章。《新編劍橋近代史》怕係唔得閑讀。鄧曉芒《西方哲學史》餘兩章共七節欲讀,先草草讀開章三節四、五、六、章四節一、二,輔以羅素本以檢查不明之處。之後處理開《未來形而上學導論》餘下的章二、三和「總問題的解決」。《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》可在旅行中讀。《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想讀完,但恐怕冇時間了。《魯迅全集》得閑可以望兩眼,揀感興趣的讀。扎實讀完菲哥哥卷二、三。如此是大抵的計劃。尚有無數書想讀,便看熱情何如了。

 

f:id:victoriesmo:20190727231618j:plain

我幾鍾意展示書架

十二

      尋不得珠海的雜誌鋪,以後恐怕要訂購或網購了。

      讀了約40頁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。我一直以爲,傳世的政治家關心農民或道義之文章是虛僞的,但情況似乎并非如此。那些思想恐怕真實存在於他們的心中,亦積極參與到帝國政治中。

      令我驚訝的是,相當部分的皇親外戚死於自殺(可能是叫政敵逼迫或畏罪)或被處死,幾乎沒有壽終正寢的。這是否因善終(或因病)去世者因原理風雲變幻的政治而不入記載?又見不少人子嗣成羣(十來個),我相信此乃當時貴族生子之習慣,但仍有人死後無嗣,此可窺得彼時政治舞臺之腥風血雨。

十三

      讀畢《尋羊冒險記》,尾一段(上別墅後)未能觸動我的内心;但鼠出現之刻我仍覺心被攫住了。鼠之死令我久久不能釋懷……
      至於感受:我祇覺被塞咗咽喉,無法化作文字……。

失怙(sat1wu6),喪父。語本《詩經·小雅·蓼莪》:「無父何怙?無母何恃?」

      讀了約45頁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。我低估了漢代王朝調集資源之能力,因而曾一度懷疑節儉政策之意義。又,原來漢朝時便有以燃料燃燒促非應季植物生長之技術了。(否則召信臣不會在前33年升任少府後提出減少之消耗的建議)

十四

      從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睇,漢書編纂時確對王莽有非常不公正的評價,亦不如一些近代學者認爲的「不切實際」,但他是否真祇是受幾次黃河改道之影響而垮臺?我睇唔止。但我不得不認同畢漢思(Hans Bielenstein)的一點:要給王莽一個公正評價是十分困難的。

      證了幾個級數的命題。

(cam3),《説文》:驗也。預測災異吉凶的言論或徵兆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:「公孫支書而藏之,秦讖於是出矣。」

      Hans Bielenstein(魯惟一,Michael Loewe,之徒)之漢名當爲畢漢思,但不知何故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作「畢漢斯」。

      史書尚以個人角度闡述選后之事,但背後是朋黨政治的驅動。(第3章,「後漢」,「政治派系」~「光武帝死後的朋黨」,P291~306)桓、靈二帝政治之衰,不僅是如《出師表》所言是任人之問題:幼帝是爲宗派鬪爭之傀儡和犧牲品。

      兩日讀了70餘頁。

既望

      中國(漢族)同外族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,但過去的歷史教材常忽略它,或在中國求和或侵略/殖民時含糊不清,而不澄清其利害關係。

(ngai5),靜也。《説文》:謹莊貌。

京アニ一事令我心神不寧,今日只讀了十餘頁(指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。

十七


語其切,音宜。《説文》九嶷山,舜所葬,在零陵營道,從山疑聲。
魚力切,音逆。一、《説文》小兒有知也。本作㘈。今文作嶷。《後漢紀·孝桓皇帝紀下》「朕憂心摧傷,追覽前代法,王後無適即擇賢,六親考德敘才,莫若解瀆亭侯宏,年十有二,嶷然有周成之質。」二、高峻皃。三、高尚,傑出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「其色郁郁。其德嶷嶷。」

十八

      B.J.曼斯維爾特所著的(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第五章實在邏輯混亂,第四章(畢漢思)尾一部分草草分析的政治鬪爭(儘管本身也不當置於此)都更叫人明白。我還不如直接讀後漢書:又愁他引用時祇標頁碼。

(gan3)
一、搭於轅馬(兩服)背上的游環,以革製成,控制邊馬(兩驂)之繮繩從中穿過,操縱於御者手中。《左傳·定公九年》:「猛笑道:『吾從子,如驂之有靳。』」
二、吝惜。《後漢書·崔駰列傳》:「[靈]帝顧謂親倖者曰:『悔不小靳,可至千萬。』」
三、嘲弄。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:「宋公靳之,曰『始吾敬子;今子,魯囚也,吾弗敬子矣。』」

(zai3),俗齎字。
一、持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「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,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。」
二、懷抱。
三、付,遺,送。《儀禮·聘禮》:「問大夫之幣俟于郊,為肆,又齎皮馬。」(鄭《注》:古文「肆」爲「肄」。)
四、通資。《周禮·天官冢宰·外府》:「凡祭祀、賓客、喪紀、會同、軍旅,共其財用之幣齎、賜予之財用。」

      兩日讀了三十餘頁(指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

十九

      維基文庫所收《後漢書》部分章節有注。

      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第5章「漢代的滅亡」是張書生所譯,非常糟糕,他還譯了第13章「主權的概念」、第16章「漢代至隋代之間的哲學與宗教」(!)。

假節,持節。古使臣出行,持節爲符信。節乃帝所假,復命後當歸還,故稱。

      我想知道,兵亂時,漢的經濟是如何運作的?或者我應該這樣問:割據軍閥是如何組織的?若果地方行政還能繼承原有的架構,那麽中央呢?中央與地方是如何聯係的,又以甚麽名義呢?

      今日讀了50頁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。也讀咗啲雜七雜八嘅,祇覺躁得讀唔落。就先攻下這本罷!

大暑

冒頓(mak6duk6)(前209-前174)


將此切,音子。一、《説文》不思稱意也。今作訿。二、詆毀。《禮記·曲禮》:「不登高,不臨深。不苟訾,不苟笑。」三、惡,怨。《管子·形勢篇》「訾食者不肥體。」《注》:「惡食之人憂嫌致疾,故不能肥體。」
又將支切,紫平聲。四、思,希求。《禮記·少儀》:「不疑在躬,不度民械,不願於大家,不訾重器。」(疑,使疑。大,謂富之廣也。)五、量,計。《呂氏春秋·審分覽第五·知度》:「猶大匠之爲宮室也,量小大而知材木矣,訾功丈而知人數矣。」(丈,力。)六、春秋時地名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夏四月乙酉,單子取訾,劉子取墻人、直人。」七、咨。嘆詞。《呂氏春秋·慎大覽第三·權勳》:「子反叱曰:『訾!退!酒也。』」八、姓。九、限。
十、通恣。
十一、本作疵。

      兩日僅讀廿四頁(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。

廿二

      讀畢《圖説西方建築簡史》之古典建築部分,而中世紀部分我興趣不大……

(jing4),笭也。竹籠。《古代漢語詞典》作籝,異體也。*3《後漢書·西域傳》:「先訓則賞籯金而賜龜綬,後服則繫頭顙而釁北闕。」

,蘇明切,桑上聲。額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「東門有人,其顙似堯,其項類臯陶(jiu4),其肩類子產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纍纍若喪家之狗。」(纍纍,頹喪皃,也作儽儽。)

      今日讀了十八頁(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。

廿四

      呂思勉《先秦史》開篇便説「歷史果何等學問?治之果有何用耶?」,其中果字費解。網上有作「是」子解的:但無來源。查遍辭典仍不知出處,亦無其他用例。孤例耶?祇是應是如「即」「乃」的判斷句所用之副詞。

三輔,官名。武帝改景帝所創三輔:左、右内史,主爵中尉(後改都尉)爲京兆尹、左馮翊、右扶風,在今陝西中部。

      一口氣讀開了《圖説西方建築簡史》,返去用掃描儀保存好圖例即可還畀圖書館。

      今日讀了三十八頁(《劍橋中國秦漢史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