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純粋非理性偽批判

決して純粋ではなく、理性も呼べない偽批判です。中国語しかないでごめんなさい。

讀書筆記 己亥年二月

       實在沒時間讀書和寫筆記。希望數學學院要麽初審就不過給我個痛快,要麽希望轉專業順利吧。

      作了一些思路示意圖,轉成文字不方便,就不貼上來了。

      這個月買了兩本英語詞根詞典,一套標准日本語。非常努力剋制著自己莫要買太多書。想讀康德(的導論)和資本論想讀得不得了,在這裏記下來希望三月的我莫要辜負這片心情。估著資本論我是買不起的了,在網上打印吧。

初一

      叔本華《意志與表象的世界》譯者(英譯中,非全譯)劉大悲在「譯者的話」中講:「他(叔本華)創造了一種新的形而上學體系並建構一種新的世界模式,只是要瞭解和證明自己的悲觀主義傾向,來表示生命是不幸的,意志是邪惡的,必須加以否定寂滅。」「……舊瓶裝新酒。」

      難道讀叔本華必須有「悲觀主義」之預設嗎?其人生真切對於對其哲學有所補充嗎?譯者有此成見,讓我多少有些擔心。

      又,未讀康德——亦未讀柏拉圖、亞里士多德,當真合適嗎?試讀一段時間後再下決定罷。

箴砭,以石針醫病,引以爲糾謬、規諫。
 

初二
      今天去圖書館看了看石沖白譯的《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》,雖然都說他的好,可是我覺得太過晦澀了,有些用詞也叫人摸不著頭腦,如「進行『表像者』」似乎整體被用作名詞,但「進行」二字是何詞性實在不明白。但相較之下手頭的劉大悲太過通俗了,翻譯經過英語的中介,而且摻了不少佛教的東西在裡頭。不過我挺慶倖買了劉大悲這本,不然我可能立馬就失去了閱讀的信心和興趣……

初九
      忙死了,今天才有空讀會兒書。

      劉大悲譯本確通俗,然因之未完全消化原意(雖已隔著英譯本),或因其譯名譯法無定準,有時又覺不知所云。石冲白本雖晦澀,總歸是可是努力讀懂的。我樂意在書上作勘誤注釋,但我寫字太難看,實在不忍。但兩本對比閲讀,無論如何是必須的。



春分

      「馬爾薩斯」幽靈:馬爾薩斯是英國經濟學家。1798年《人口論》:人類必須控制人口之增加,或將無法改變貧窮之命運。

《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

      德文wirklichkeit和realität分別被譯成「真實」(劉)/「現實性」(石)和「實在」(劉)/「實在性」(石)。

      不同的時間彼此是互不相容的:後者消滅前者。此之謂沒有并列(石)或沒有連續性(劉)。空間亦無過去、未來和現在。

廿二

      第四節尾劉版缺省關乎知覺(石:直觀)同經驗和因果律關係的討論。其中論證了知覺之理智性,是純粹認識;又駁斥了休謨之懷疑論,提出因果律先驗。不知爲何劉不譯(或英版譯者)此段非常重要的論述。

      補:「缺省」一詞當爲「default」之翻譯,意爲「預設」,此處這樣用恐怕有誤。

廿七

      第五節尾劉版亦有大量刪減。

      外在世界之實在性問題來源有二:一是純思辨的,由於理性之迷誤(甚至誤解理性自己),此已於本節前文闡明(?);二是:幻象同實在客觀有無可靠的區分標準?叔本華稱康德給出的區分方法(一貫的因果律)應用困難,又舉了諸多例證説明人生同夢之難以區分。

      叔本華將人生和夢都比作一本書之頁,白天連貫讀,休息後無秩序、不連貫地閲讀。不過他認爲後者並不較前者差。

      這段寫得實在精彩。

廿九

      關於身體亦爲表象之論證雖難懂,卻非常具啓發性。我們對於身體之知識是後於悟性(由結果推知原因的能力,亦即因果律在意識的對應)的:我們將悟性應用於爲因果律聯係的身體各部,才有了自己形相等的瞭解。

      ​叔本華稱認識活動同以其爲條件、隨動機而起的活動是動物生活之鮮明特徵。這叫我糾結起了動植物之分界。這個問題太過於繁雜,暫且按下不表。